点击进入
     扫描关注

首页 >> 留学天下事 >> 正文

美国取消教育部,NIH经费削减引发了什么?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25-05-11



重磅新闻
【环球时报】据《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于当地时间2025年3宇20日签署行政令,正式启动教育部解散程序。该举措是他的一项关键竞选承诺。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该部门关闭,“将教育管理权归还各州”,同时继续确保有效和不间断地提供美国人所依赖的服务、项目和福利。美媒说,正式关闭教育部需要得到国会的支持,但即便国会未通过这一重大立法,白宫也可以让该部门的员工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是否裁撤教育部又是一个美国两党之间尖锐对立的议题。


沃得观点
换个角度来讲,美国取消教育部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未来的社会一定是更加体现个人价值或者信息差的这种时代,不一定非要一个教育部进行统一的统筹。尤其是美国,它是典型的“联邦制”,每个州的权利相对比较自由和灵活,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个州都会有一个教育部门对自己州开展这种教育的安排,每个州都不一样,或者说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地区特色,“州情”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美国的教育部也没有多少意义了,不能用同一方式对教育进行“一刀切”。加上教育本身其实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生活方式,这是教育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在个人价值越来越需要体现,越来越需要尊重的今天。在如今的网络条件下和整体的大环境下,信息差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个体对信息的获取相对变得方便甚至很容易,美国教育部的影响也在不断弱化,再加上特朗普多变的个人因素,所谓的“决策”,往往不能算数,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反而影响效率,所以,这样说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政策,更像是一次政治报复,激起了广泛的抗议和反对。尽管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暂时阻止该政策生效,但是联邦政府决心很大,未来种种不确定性让美国科学界人人自危。此次削减无疑将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医学与行为学研究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不仅自身进行研究,还通过资助和支持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信息的交流与人类健康的改善。然而,近期NIH宣布削减科研经费近期,一系列举措在全球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




特朗普的不满

特朗普对美国精英高等教育的不满由来已久,早在上一个任期,特朗普就要求削减近20%的联邦科学机构预算以投入国防,预算案一经发布即遭到国会民主党议员甚至共和党议员的反对。此次特朗普2.0强化版里,从打击大学DEI到威胁削减拨款,目前这项砍掉资助项目15%的间接成本、约节省40亿美元的NIH计划已被联邦法院暂缓执行,若提案继续推进,将对科研机构带来巨大打击。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他就提议关闭教育部,当时他毫不留情地称教育部为“一个大骗局” 。


马斯克称“敲竹杠”

对如此高昂的间接经费,马斯克则怒称是“敲竹杠”。新政策不仅迎合了对行政人员效率低的刻板印象,还凸显了削减经费支持者对高昂且不够透明的间接成本的质疑,甚至对不少科研人员来说,间接经费都是一个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


产生的影响

2月,NIH宣布将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拨款上限从27%-28%降低至15%,这一决策旨在确保更多资金直接用于科研项目本身,而非行政开支。此举特别针对了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拥有巨额捐赠基金的精英院校,暗示它们应减少对政府资助的依赖。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多所高校,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缩减了博士招生,哥伦比亚大学(哥大)计划削减65%的博士招生名额,而范德堡大学则宣布暂停博士招生。


源:Supplemental Guidance to the 2024 NIH Grants Policy Statement: Indirect Cost Rates Issued by Office of The Director,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D)

https://grants.nih.gov/grants/guide/notice-files/NOT-OD-25-068.html




间接成本居高不下

这一新政策背景复杂,NIH称其意识到间接成本难以明确归属,但长期以来平均间接成本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私人基金会提供的间接成本远低于联邦政府,且许多大学欣然接受这些较低费率的资助。因此,为了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NIH决定对所有资助项目实施统一的15%标准间接成本费率。自2025年2月7日起,所有新发放的资助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现有资助的未来支出均须遵循此费率。

此举引发美国学术界强烈反对,称这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医学研究,削弱美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导地位。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康奈尔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机构或大学10日提起诉讼,状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认为最新资助政策将严重损害美国大学的医学研究计划,影响与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相关的尖端科研工作。他们还提出,美国国会曾明确反对行政部门采取类似的经费削减措施,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决定侵犯了国会的宪法权力,尤其是财政拨款权。




科学家的担忧和困境

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美国教育理事会等机构10日发表联合声明说,新政策将对全美范围的关键生物医学和健康研究产生直接且严重的影响。设施和行政管理花费是进行开创性研究的真实且必要的成本。削减这些经费相当于削减医学研究,将损害科研机构攻克癌症、心脏病、痴呆症等疾病的能力,同时也会破坏美国大学对下一代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

然而,NIH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特朗普政府阻止了NIH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新公告,导致数千份资助申请陷入停滞。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抗议和担忧,因为NIH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公共资助机构,其年度预算近480亿美元。据估计,约有1.6万份争取约15亿美元资助的申请受到影响。NIH官员希望尽快解除冻结,以避免造成严重的资助中断。同时,一些科学家和观察者对此举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只是NIH重组的开端,并可能导致资助和项目进一步削减。此外,NIH已遭遇人员削减,并面临支付医学研究间接成本比例上限的设定问题,这些举措加剧了人们对NIH及其科学家面临困境的担忧。

源:NIH funding freeze stalls applications on $1.5 billion in medical research funds from NPR

https://www.npr.org/sections/shots-health-news/2025/02/22/nx-s1-5305276/trump-nih-funding-freeze-medical-research

在科技快速变革的背景下,NIH的困境与全球就业市场的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就业未来报告》,数字接入范围的扩大正成为新技术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推动因素。其中,机器人与自动化、能源生产和储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尤为显著。报告指出,发展最快的职业包括大数据专家、金融科技工程师和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专家等。与此同时,绿色转型以及能源生产和储存技术的日益普及,也推动了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专家以及环境和可再生能源工程师等职业的发展。




AI的影响
人工智能(AI)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其作用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推动进步也引发挑战。以下是基于权威性和时效性优先原则的综合分析:‌

一、生产力与就业变革

‌效率提升与产业升级‌

AI通过自动化智能制造和数据分析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制造业中机器人24小时无差错作业。同时催生了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新兴职业,但重复性岗位的减少可能加剧收入差距,需政策干预以平衡技术红利分配。

‌人机协作的边界‌

人类在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上仍具不可替代性。AI生成的文本或艺术缺乏“人的温度”,而人类在观点敏锐度和非逻辑性创新上占优。例如,AI辅助写作可提高效率,但核心创意仍需人类主导。

二、日常生活与社会服务

‌智能生活便利化‌

从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到健康监测设备,AI优化了生活体验;电商个性化推荐和远程医疗则提升了服务精准度。

‌教育与医疗革新‌

‌教育‌:AI提供自适应学习路径和虚拟导师,如MOOC平台的即时反馈系统。

‌医疗‌:深度学习辅助癌症早期诊断,远程诊疗打破地域限制,药物研发周期缩短。

三、伦理与法律挑战

‌隐私与算法偏见‌

大数据应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如Deepfake技术滥用引发身份伪造风险。算法若基于有偏数据训练,可能在招聘、信贷等领域强化歧视。

‌责任界定与监管‌

AI决策失误时责任归属模糊,需完善法律框架。例如自动驾驶事故的伦理困境,或军事AI降低战争门槛的潜在危机。

四、文化与社会结构

‌人文价值的重申‌

AI的普及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独特性。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理念,今日仍警示我们避免科技异化,保持思想主动性。

‌社会分层风险‌

技术鸿沟可能扩大阶层分化,需通过教育公平和政策调节确保技术普惠性。

‌总结‌:AI的影响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平衡效率与伦理,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协同解决其衍生问题。





源: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 These are the fastest growing and declining jobs from World Economic Forum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1/future-of-jobs-report-2025-the-fastest-growing-and-declining-jobs/

然而,科技变革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挑战。报告预测,到2030年,数字接入范围的扩大将创造1900万个就业岗位,但同时也将取代9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将创造1100万个岗位,但同时也会取代900万个岗位。此外,机器人和自动化预计将取代的就业岗位比其创造的要多出500万个。这些趋势将导致包括收银员、票务员等各种文职岗位,以及行政助理、印刷工人、会计师和审计员等岗位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持续学习、技能提升和技能再培训项目将成为雇主们的持续重点,以帮助员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

综上所述,AI对全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它既是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也给就业市场、社会治理以及文化领域带来了挑战和变革。为了最大化AI的正面效应并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挑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AI发展环境。




对留学的影响
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的。

首先,美国教育部关闭,会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一系列让人头疼的挑战。

在奖学金方面,美国教育部一直通过各种项目和计划,给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大家减轻经济负担。可一旦教育部关闭,这些资金的来源和管理就会陷入混乱,留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和额度极有可能大幅减少。

这对很多依靠奖学金来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大家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跟着增大。

签证政策和OPT实习许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教育部和国土安全部等部门在留学生签证和实习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教育部关闭后,部门之间的协作可能就会出问题,导致签证审批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和漫长,签证政策也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比如,留学生在申请签证时,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材料,接受更严格的背景审查,这就增加了签证申请的难度和拒签的风险。

而对于 OPT 实习许可,这可是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失去教育部的协调和支持,OPT 实习许可的申请条件、时长和范围等都可能发生变化,留学生找工作的难度也会直接升级,未来毕业后能不能顺利留在美国实习和工作,都成了未知数。

还有学历认证标准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留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美国教育部在监督认证机构、保障学校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部关闭后,认证体系可能会出现漏洞,各州可能会制定各自的学历认证标准,这就会导致学历认证的不统一和混乱。

特朗普觉得教育部权力太集中了,对各州教育干预太多,限制了地方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他主张把教育权力归还给各州,让各州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教育政策。

或许,动一动,变一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在拥抱未来之前,还要经历一些错乱的痛苦而已。



更多具体信息欢迎咨询沃得天下顾问老师,欢迎加入沃得天下美本申请分享群和低龄留学分享群或致电01065177899或添加韩老师微信hqm534456
        沃得天下由资深“老海归”创办,以丰富的申请经验和敏锐的职业规划方向感,为学子提供海外院校申请规划!我们用心创造,精益求精!得“沃得” 者得“天下”!我们力避千篇一律,坚持量身定制,为学生出国留学行天下打造专属申请方案!来沃得天下,从此与众不同……咨询电话:010-65177899。